365bet足球即时比分

“吃肉”中的地理思维

“吃肉”中的地理思维

04

第四个圈-南亚,最大的国家印度不吃牛肉。

这四个圈离得并不算远,都在欧亚大陆上,纬度都是中低纬度地带。最有趣的就是有喜欢吃猪肉的(中国),有不吃猪肉的(西亚),有吃牛肉的(西欧),有不吃牛肉的(南亚印度)。 那为什么这样?风俗?信仰?宗教?习惯?接下来就给大家一一揭晓答案。

欧洲西部与牛肉

欧洲西部常年受盛行西风的影响,形成了温带海洋性气候,该气候的特点是全年温和湿润,这样的气候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那么欧洲西部的农场主把所有的土地都用来种草了吗?答案是否定的!他们会把自己拥有的一块地一分为二,一半种小麦一半种草。在第二年,他们会在原本种小麦的地方种草,在原本种草的地方种小麦,通过轮作的形式让草地弥补种小麦时导致的土壤肥力下降的缺陷,有利于恢复土壤肥力。

中国人与猪肉

全球主要生猪生产国猪肉产量占比,图片来自中国国家地理

这其实和中国的农耕文化有关。传统中,牛是很重要的生产工具,这决定了中国是不可能大量食用牛肉。

在古代没有化肥,土地肥力下降成为农民头疼的难题,而猪的产粪量巨大,饲养一头猪一年平均产生粪便1.1吨,这还不包括尿液。如此优质的有机肥成为了农民提高土壤肥力的首选。就这样,古时的农村有了一家一户圈地养猪的习惯。可以说,猪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传统农业的发展。

进入到腊月,一年上头,苦过累过,饿过渴过,痛过哭过。过年了,就得放纵一下,这就得杀年猪。再苦再穷,年是要好好过的。

其次,猪对食物的要求极低。作为一种杂食动物,猪几乎是什么都吃。尤其重要的是,它不会和人争夺食物,它完全可以依靠一些人不能食用的东西生存。

再次,它的生长周期短,可以在最快的时间内为人类提供最多的可食用物。

最后还有一方面原因就是我国的烹饪方式多样,煎、烤、炸、煮、烧等成熟的烹饪方式使猪的每一个部位都为食材。而拉低国外食用猪肉比重的原因就是烹饪方式,像猪肝、猪心、猪肺、猪蹄之类的食材在外国人的心中却属于食物边角料,他们认为这些食物边角料并不具有烹饪的价值,所以一般很少吃。

红烧肥肠,是不是你的最爱

为了方便储存,我国南方很多地区将猪肉腌制成腊肉

【补充】我国腊肉制作南方多于北方的地理原因

1

气候原因:古代的时候因为物质贫乏,老百姓养了一年的猪在春节前才会杀,北方会几家人分一头猪,因为气候干冷,鲜肉或者熟的肉类可以存放时间较长,基本上可以度过整个春节。而南方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气温较温和,空气湿度也比较大,鲜肉保存时间较短。所以人们就会采用腌渍、熏制或风干的方法来储存,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南方的腊肉文化。

2

地形原因:北方多平原地带,平时采购比较方便,吃多少就买多少,所以很少会有储存的困扰。南方则多为山地丘陵地带,交通极为不便,偏远一点的山区,人们到集市采买生活用品光下山上山就得花很长时间,如果买肉肯定就会多买一些,那怎么保存呢?还是得采用腌渍、熏制、风干的方法来储存。

南亚印度与牛肉

印度不吃牛肉是因为印度没有牛吗?并不是!而是因为印度是热带季风气候,该气候的特点是全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并且在新闻中常常可见印度旱涝灾害频发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

若因旱涝灾害对未收割农作物造成严重破坏而吃牛肉,又会造成哪些问题呢?

待来年洪水退去,水田不再有牛犁地,农业生产也无法继续。所以,印度人逐渐达成一个共识——无论旱涝灾害对农业造成多大的危害,都不能吃牛,得留到第二年洪水退去后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西亚与猪肉

当一问到为什么西亚的居民不吃猪肉,大家的第一个反应必定是西亚的阿拉伯人是穆斯林,这是受到宗教和习俗的影响。殊不知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西亚居民也并非一直是不吃猪肉的。

在古巴比伦时期,阿拉伯人也是吃猪肉的,何以可知呢?猪原始的生存环境是湿润的沼泽地,而古巴比伦位于米索不达米亚平原,即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当时的气候也是湿润的。

关于对其当时气候的研究,地理学家拉姆认为,在冰河后期最暖的时段,地中海附近大部分地区是气候干旱的,但是,由于这一时期西南季风的扩张和季风雨的滋润,在34°N-35°N的伊拉克北部却存在着湿润的气候。考古学家在这一地区的发掘工作也证实了拉姆的结论。基什、尼尼微等遗址的考古发掘表明,在公元前四千至两千年间,由于几次洪水的泛滥,造成了土层层理上的间断现象。

而且从这些遗址出土的泥版文献中有关大洪水的记载以及苏美尔人如何建筑堤坝的描述,也是这一时期气候特别滋润的有力佐证。地质学家还通过放射性碳年代测定、氨基酸差位异构分析以及花粉分析等一系列科学手段,确认了距今6000年至4000年前两河流域湿润气候的存在。

那么现在为什么不吃猪肉了呢?我们知道现在西亚的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该气候的特点是炎热干燥。而猪没有汗腺,需要在湿润的沼泽地打滚而散热,并不适宜生存在干燥的环境中。因此,在西亚没有猪,当地的居民也就渐渐地不以猪肉为食。

东亚与猪肉

东亚中的许多国家都喜食猪肉,包括中国、日本、韩国等。那今天笔者就以我们最熟悉的中国为例,谈一谈我们对猪肉为什么如此“厚爱”?

在我国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的特点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但农作物的种植会使土壤肥力下降,这时我们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提高土壤肥力。

有的同学可能会想到欧洲人小麦和牧草轮作的方式,但季风气候区并不适宜牧草的生长。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则采取了施肥的形式来提高肥力。在所有家畜中,猪的产粪量是最高的,因此,猪成为生产肥料主力军的不二之选,形成了粮食多猪多猪粪多的循环。

不难发现,不同地区人们饮食习惯的差异与气候有着密切的联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